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校园文化

卞晓倩:群众的力量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24】 【点击量:3086】

中国有句谚语:团结就是力量。古语亦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即人人欲战,则所向披靡。国人一直强调的是群体的力量。在今年春节起发生的这场抗疫之战里,举国一心,正把这种民族凝聚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勒庞的《乌合之众》似乎颠覆了这样的观点,值得好好思考一番。群众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吗?

乌合之众这个词指的是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在中文里它原本就是个贬义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勒庞给那些相信群众的力量之说的人浇了一盆冷水,无组织的群众其实是太容易被各种外界环境所影响的人。倘若想要更客观地去分析与思考,则需回归到独立的状态,否则很容易被群体传染。

这让我想到在疫情发生之后国人疯抢双黄连的事。半夜里仅仅两分钟,双黄连口服液,全网售罄!连带着猪、鸡、鸭等兽类专用的双黄连口服液也卖光了,甚至连双黄莲蓉月饼也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抢手货。这样的群众极易受到他人的暗示和影响,焦虑,冲动和轻信他人。这样的情绪传染,对于群体的特点和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群体行为选择的倾向。

意大利封城之初,民众对于出行管控不理解,举行游行呼吁自由,这确实是一场在法律之下合理的维权性质的群体行为。一个人可能尚不敢提出不戴口罩要自由,然而一旦聚集成一个群体,个人便失去了自己的思考,智商下降,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面对现实中疫情可能爆发的状况,他们充耳不闻、直接忽视,却只愿相信他们所幻想的不要命的自由。那些嘲讽戴口罩的议员,不知在得知首相和王储均患上新冠肺炎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深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都是群体情绪的密码。个体一旦融入到群体之中,很容易失去自己。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很容易被无限扩大。无论什么感情,一旦它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可以非常迅速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但,从古至今,人类都是群居动物。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群体而存在。

现实中的观念是没有等级之分的。而群体很容易处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之下,因为那样的观念已经变成了一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情感,深埋在潜意识之中,才是影响他们言行举止最隐秘的动机。

蓦地想起《欢乐颂》里樊胜美的母亲刘美兰,还有《都挺好》中苏明玉的母亲赵美兰,又或者是《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潘贵雨,她们秉持的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并不为当前社会主流所宣传的男女平等思想所影响。这样的传统思想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慢慢消逝,相反,在当今的时代中显得格外偏激而保守。而我们却并不能忽略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那些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习俗,无论是好是坏,都有着如此强大的威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决定一个民族行动的最基本因素,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错误和历史事件,往往是在集体无意识之中发生的。一种观念,无论新旧,并不是只要经过了彻底的改造之后就能立刻被群体所接受,这其中要经历太多漫长的过程,只有当它变成一种情感,也就是进入无意识领域才能被群体所接受,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新时代思想的洗礼和教育的渗透是必要的。无论是积极领导中国走进现代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领袖,或是当今社会中各类防不胜防的传销,还是无孔不入的广告,它们都运用了心理学上类似催眠的这一招:简单而短浅的口号。只有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断传播和宣扬,整个民族才会为了实现那种自由而平等的理想社会而不懈奋斗,直至推翻那个曾经束缚人们思想自由的黑暗的世界。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勒庞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性格,并且有着预期性格相配套的制度。这样的性格和气质正是有一个国家在时间的洗礼中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好能做到在保留过去的优良制度的基础上慢慢的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去改善和完善它。因此,中国的体制改革是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改革开放,也要科学发展,国泰民安,稳步向前。

群众没有道德感,他们所谓的道德感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群体可以表现出那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残忍道德,犯罪团体的心理大抵来源于此。然而,如果用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作为感召力去征服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那么群体中的所有人都会为此而勇于献身的。群体同样也可以满怀英雄主义,他们会为了一种教义或者信仰的胜利不顾一切地慷慨赴难,也会为了赢得满载的荣誉而赴汤蹈火、上天入地。这是孤立的个人所无法做到的。而能够同心协力站在抗击疫情一线并援助全球的“逆行者”,正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

由此可见,群体的智商高低并不决定其行为的高尚或者低劣,决定于其接受的信仰和观念。

从书名上来看,无组织的群体是为乌合之众。但倘若在一个严而有序的组织里,人们更可能把群体的智慧发挥到极致,1+1可以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