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人才培养

关于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意见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5】 【点击量:1808】

各分院:

为认真实施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现就加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国家和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近年来我院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努力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目前已设置涉及16个专业大类的119个专业,专业门类比较齐全,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形成了一批办学基础较好、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市场需求、有一定办学特色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院专业建设还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优势不够明显等问题。“十一五”时期是我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努力建设好一批紧贴社会需求、实验实训设施好、师资队伍实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为建成办学模式新颖、办学机制灵活、省内外有较大影响、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各分院要深刻认识加强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是发挥我院体制机制优势、形成专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切实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学院专业现代化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促进我院从规模扩大转向内涵发展,实现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学院重点专业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着力推进专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各分院之间教师互聘、学分互认、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强化办学特色,促进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提升。

 “十一五”期间,围绕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创新型江苏,紧扣长三角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学院重点建设10个左右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打造我院品牌专业,彰显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根据学院现有专业设置情况,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经专家论证确定数控技术、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应用电子技术等5个专业为首批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十一五”期间,学院将再遴选5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有市场发展前景、行业特色鲜明、就业率高且有利于发挥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各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若干有自身办学优势的专业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建设,创建一批学校特色专业,形成省级示范专业、学院重点专业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新格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分院要高度重视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凡涉及到学院所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的学校,都要按照《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示范专业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制订本校建设学院重点专业的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要制定有利于推动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满足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需要,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各分院所涉及专业都能达到省级示范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达到省级示范专业的优秀标准。

学院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支持重点专业的建设,并通过成立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搭建专业建设的平台,发挥联合优势,共享优质资源,同时,组织专家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检查指导,推进学院重点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重点专业师资的专业、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形成以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为首、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师队伍梯队。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30%,“双师型”比例达60%,40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比例达30%。所有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有高级工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具有技师或中级技术职称的达40%。要选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优先安排参加省级培训、出国进修、承担科研任务等,使之尽快脱颖而出,并力争成为学院专业带头人。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各校要加大对重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在基本建设和事业经费安排上,向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倾斜,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基地建设经费,瞄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目标,建设与生产技术同步,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共享性、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训基地。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寻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改造、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市场运作、利益分享、股份合作等新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力争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的生均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达到8000元,其他类达到5000元,并有3个以上能够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紧密型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应当率先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将依托专业协作委员会积极推进重点专业课程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胜任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改革课程评价与管理,坚持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与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零距离对接。

(五)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加强教学研究是推动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分院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制定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鼓励动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活动之中。要突出教学研究为推进专业建设服务、为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服务、为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通过推进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七年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