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农技110

小型西瓜栽培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5】 【点击量:1806】

                  小型西瓜新品种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小型西瓜又称小西瓜、迷你西瓜。其瓜形小巧美观,一般单瓜重1.0--2.5kg。肉质细嫩,汁多酥脆,中心糖和边糖含量高,风味口感极好,携带食用方便。因此,她是高档礼品和消费品,适合各类家庭、宾馆、酒店及旅游者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小西瓜生长发育与大西瓜有所不同,掌握其生长发育特性可以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利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和商品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1  小西瓜的生育特性 

1.1 幼苗弱,前期生长慢

       小西瓜种子小,千粒重在3035g之间,子叶欠发达,种子贮藏养分较少,幼苗出土能力弱,下胚轴细,长势较弱,尤其在早春播种时,低温弱光的环境条件对幼苗生长影响更大,其长势明显弱于普通西瓜品种。这就会影响花芽分化,具体表现为雌花子房很小,初期雄花发育不完全或畸形,雄蕊异常,花粉量少,从而难于正常自然受粉坐果,需人工辅助授粉。幼苗定植后若处于不利气候条件下,幼苗期与伸蔓期的植株生长仍表现较弱。一旦气候好转,或进入5-6片真叶期,植株生长就恢复正常,迅速分枝,很快出现雌花,易坐果且多蔓多果;如不能及时坐果,则易徒长延误正常生长发育。

1.2 果形小,果实发育期短

        小西瓜的果形小,一般单瓜重1.02.5kg,果实发育期短,在适温条件下(25--30℃)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仅需25天左右,比普通大西瓜早熟10天左右。春早熟和秋延后棚室栽培时,果实发育期偏长。小西瓜果皮薄,在水分过多,植株生长过旺,或水分及养分不匀时,易发生裂瓜现象。小西瓜与普通西瓜果实生育天数和所需积温见下表。

     表        小西瓜与普通西瓜果实生育天数和所需积温比较

品种类型

果形

温暖期(天)

凉期(天)

所需积温(℃)

普遍西瓜

圆果

30-33

40-45

1000

长果

35-38

45-50

1000

小型西瓜

圆果

20-22

28-30

600

长果

25-27

30-35

700

1.3  对肥料反应敏感

         小西瓜营养生长与施肥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对氮肥的反应尤为敏感,氮肥过多更易引起植株营养生长过旺而影响坐果。因此,小西瓜与普通西瓜采取同样的方式栽培,即2-3蔓整枝,留1-2个瓜,其基肥的施量应比普通西瓜减少30%;而小西瓜的多蔓多瓜栽培,即4-6蔓整枝,每蔓留1个瓜以上,其基肥的施量应比普通西瓜增加30%以上。

1.4 结果的周期性不明显

        小西瓜因自身生长特性和不良栽培条件的双重影响,前期生长慢,如过早坐果,因受叶面积的限制瓜长不大,而且易坠秧,严重限制植株的营养生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气温条件的改善,植株长势得到恢复,如不能及时坐果,易引起徒长。故生长前期一方面要防止营养生长弱,同时又要适时坐果,防止徒长。植株正常坐果后,因果小,果实发育周期短,对植株自身营养生长影响不大,故持续结果能力强,可以多茬结果,同样果实的生长对植株的营养生长影响也不大,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对多蔓多果、多次采瓜,克服裂果都十分有利,故小西瓜的结果周期性不像普通西瓜那么显著。其连续结果能力强,从而延长了采收供应期,也提高了总产量。

2         小西瓜新品种

最初,我国栽培的小西瓜品种,是从日本、台湾、韩国等地引进的。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研部门、种业界先后培育了一批小西瓜新品种,其综合性状相当于或超过引进品种。现将主要品种特性简介如下,供选择品种时参考。

2.1       秀丽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椭圆形瓜,花皮,瓤色深红,皮薄有韧性,籽少。果实发育期24~28天。中心含糖量13%~14%,边糖含量10%~11%,瓤质细嫩酥脆,口感爽甜.单瓜重2~2.5Kg,一般亩产量3500~4000Kg。抗多种病害。栽培时,可采取措施~5蔓整枝,每蔓留一瓜,少蔓整枝瓜大,多蔓整枝瓜小。适宜大棚吊蔓和爬地栽培。可采收2~3茬瓜。

2.2       秀美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 圆形瓜,花皮,皮色较淡,瓤色大红,皮薄籽少,中心糖含量13%左右,边糖含量9.5%~10%,瓤质细嫩酥脆,口感好。单瓜重2Kg左右,亩产量3500Kg以上.抗病性强。一般采取2~3蔓整枝,每蔓留一瓜。适宜大棚吊蔓和爬地栽培。可采收2茬瓜。

2.3  春艳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椭圆形瓜,花皮,底色淡绿色,瓤色深红,皮薄有韧性,抗裂果。果实发育期24~27天。中心糖含量13%~14%,糖梯度小,肉质细嫩,汁多爽口,风味佳。一般单瓜重2~3Kg,亩产量4000Kg左右。可抗四种病害。一般采取2~3蔓整枝,每蔓留一瓜。适宜保护地、露地吊蔓和爬地栽培。可采收2~3茬瓜。

2.4秋艳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长椭圆形瓜,花皮,瓤色深红,皮薄有韧性,籽少。果实发育期24~25天.中心含糖量变13%~14%,边糖含量10%~11%,瓤质细嫩酥脆,口感爽甜.单瓜重2Kg左右,一般亩产量3000Kg。抗多种病害。栽培时,可采取3-4蔓整枝,每蔓留1瓜,少蔓整枝瓜大,多蔓整枝瓜小。适宜秋季大棚吊蔓和爬地栽培。

2.5抗病早红玉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椭圆形瓜,花皮,底色绿,瓤色大红。果实发育期23~26天。中心糖含量12%~13%,糖梯度小,风味口感好,单瓜重2Kg左右,亩产量3500Kg以上。抗枯萎病、疫病、炭疽病。一般采取2~3蔓整枝,每蔓留一瓜。适宜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2.6秀雅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高圆形瓜,花皮,底色深绿,瓤色金黄,果实发育期28天左右。中心糖含量12%~13%,糖梯度小,肉质细嫩,汁多酥脆,少籽,粗纤维少,风味口感好。单瓜重2~2.5Kg,亩产量3500Kg以上。极易坐果。采取3~4蔓整枝,每蔓留一瓜。皮薄有韧性,抗裂果,耐贮运。适宜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2.7早春红玉

 1996年从日本引进的一代杂种。瓜形短椭圆形,花皮,底色绿,瓤色粉红,果实发育期26天左右。中心糖含量12%以上,中边糖梯度小,肉质细嫩,粗纤维少,风味口感佳。一般单瓜重1.5 2.0Kg,亩产量2000Kg左右。一般采取3~4蔓整枝,每蔓留一瓜。适宜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2.8特小凤 

从台湾农友公司引进。果实圆形至高圆形,果面具有墨绿色条带,果肉金黄色,肉质细嫩、脆爽,甜而多汁,中心糖含量12%左右。果形整齐,皮薄,较易坐果。耐低温,适宜秋、冬、春三季栽培。一般亩产量1400Kg

2.9黑美人 

从台湾农友公司引进的一代杂种。果实长椭圆形,果皮黑色有不明显条带。果实发育期22~25天。果皮薄而韧性强,极耐贮运。果肉鲜红色,中心糖含量12%左右,中边糖梯度小。抗病性强,耐湿耐热。最适宜夏秋栽培。

此外,还有一些品种可以参考选择,如台湾小兰、韩国那比特、湖南红小玉、湖南黄小玉H、北京京秀、合肥春光等。

3 栽培方式 

小西瓜在露地栽培,若遇到长时期阴雨易裂果。因此在保护地条件下栽培,容易获得最佳效果。常用的保护类型有温室、大中棚、小拱棚等。

.1 温室 

主要形式有连栋玻璃棚、连栋塑料薄膜棚、一面坡塑料薄膜棚等。主要靠燃料或电加温,在正常日照下靠日光加温。这类保护地空间较大,适宜作吊蔓或高支架栽培。一面坡塑料薄膜棚的南边较低,一般采取爬地栽培。

3.2 大(中)棚 

南方或江淮地区,大棚跨度4~6米,高度1.72.0米,长度3040米。南北向。其特点是升温快,但保温性差,有利于西瓜植株生长。生长前期气温低,为增加保温性能常采用多层覆盖,一般是三膜一草帘,即大棚膜+小拱棚膜+地膜,同时在小拱棚上覆草帘,利用光照加温、空气层保温来提高保温效果。据试验每增加一层薄膜,可以提高气温1~3℃。吊蔓或立架栽培中,棚的跨度以6米、顶高2米、肩高1.2米为宜。以确保瓜蔓生长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为增加强度和抗风能力,可改用双排柱棚。

3.3  小拱棚 

其跨度一般为1.82.0米。前期保温后期防雨水。小棚覆盖的温度变化更大,在栽培后仍应在棚内设置宽为6080厘米的简易棚,其上再覆盖草帘等保温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增温保温效果。

4 栽培季节

小西瓜生育期短,果实成熟早,在保温条件下可多茬栽培,其栽培方式可分为冬春棚室早熟栽培、春季小棚栽培、越夏栽培和秋季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历程如下图。现将不同季节的栽培方式简介如下: 

  4.1冬春棚室早熟栽培 

这是小西瓜的主要栽培方式.适宜的播种期在12月至次年2月上旬,2月上旬至3月上旬定植于棚室,可充分利用3~5月有利的条件。5月上旬始收,生长结果期长,可多茬结果,产量高。

4.2春季小棚栽培 

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3月中下旬小拱棚定植,前期套内棚防寒保温,6月中下旬始收,成本低。

4.3夏季栽培 

利用大棚夏季高温休闲期,可栽培一茬小西瓜。5月底播种育苗,苗龄10~15天,6月中旬大棚定植,8月中下旬收获。夏季栽培处于高温、干旱期,病毒病、螨类、蚜虫等病虫害为害严重,应拆除裙膜,覆盖遮阳网,以遮光、通风、降温,地面可覆草降低土温,增加土壤湿度,并及时采用药剂防治病虫害。

4.4秋季栽培

秋季及初冬季生长季节较长,前期仍处于高温阶段,后期温度低,须覆膜增温。根据播种季节可以分早秋栽培和秋季栽培。早秋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育苗,7月下旬至8月初定植,9月下旬至“国庆”期间采收上市。秋季栽培月中下旬播种育苗,9月上中旬栽苗,元旦前后采收上市。小西瓜夏秋栽培的播种期并不严格。

5   冬春棚室早熟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季节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差异,现以栽培技术最为复杂的冬春棚室早熟栽培为例,介绍如下

  5.1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小西瓜早熟丰产优质的关键。壮苗的标准是苗龄适当,即日历苗龄         3035天,生理苗龄为3真叶1心叶。下胚轴粗壮,子叶肥大完整,真叶舒展,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不散土团不伤根,幼苗生长大小一致。育苗方法有常规培育自根苗和嫁接育苗两种。      

冬春加温温室极早熟栽培适宜播种期为12月次年1月上旬;日光温室和大棚早熟栽培最适宜播种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无加温条件的地区,也有盲目早播的现象,往往造成苗龄长而僵老,加之开花结果期遇到低温弱光,不易坐果,或者坐住但果实长不大,产量不高,效益不理想。      

小西瓜棚室早熟栽培育苗,一般在冬寒季节,若无加温条件的棚室,苗床应设在棚室中部且光照最充足的部位,与棚室方向一致,一般做成宽为1.21.5m的高细,为了提高效果可在底部铺设电加热线(70~100瓦/m2,苗床上架设小拱棚覆膜保温,双层覆盖基本上可以满足温度要求,必要时可在小棚上加盖草毡、无防布保温防寒。如播种期推迟,床底不必铺设电加温线。      

若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要富含有机质,且土质要疏松、保肥保水力强、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因此必须在使用前堆制腐熟后备用。播种前浇透底水,抢晴天播种,细面覆盖薄膜保湿增温,促进发芽出苗。苗期采取分段变温管理:出苗前维持温度为3035℃,多数种子出土后,揭除地膜,适当降温,维持白天25,夜间18℃左右,抑制下胚轴伸长;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适当升温,白天28℃左右,夜间20℃左右,以促进生长,并改善光照条件,使在30~35天内达到以上壮苗标准,不发生僵苗和徒长苗;移植前5程~程7程天降温炼苗,提高瓜苗适应性,便于定植。

棚室轮作周期短,为防止枯萎病的发生,提高植株耐寒性,提早采收,有些地区采用嫁接育苗。小西瓜占木应用生长势较弱的葫芦专用占,嫁接方法为顶插接。

  5.2 定植

  5.2.1 基肥 

栽培地选用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三年未种过葫芦科植物,土质疏松的田块。小西瓜需肥量较普通西瓜少,自根苗为普通西瓜的70%,嫁接苗为普通西瓜的50%。早熟栽培用肥量增加。通常在前作收后翻耕冻伐,改良土壤,越冬后全面施肥,每667m施腐熟人畜粪2000Kg左右,过磷酸钙25Kg,翻耕做畦时施三元复合化肥30~40Kg4m宽度棚做成两个高畦,6m宽度棚做成三个高畦。

安徽省寿县广岩乡小西瓜专业户贾庆田连续四年种植小西瓜,其种植密度高,留瓜茬次多,采收期长,产量并不比普通大西瓜低,因此需肥量大,在栽培时要重视基肥和造墒,以维持生长期间养分和水分的均衡供给,防止裂果。每667m施腐熟有机肥6m3(较普通西瓜多2m3),三元复合肥50Kg,分层施用。方法是:开深沟,将掘出的土先回填一半,把70%的基肥施入,倒翻拌匀,灌水造底墒,然后将剩下土的2/3再回填,把剩下的30%基肥施入,翻倒混匀后再浇水,以浇透填平为准。然后将三元复合肥撒入翻匀,耙平后沿中线作高15cm的小高垄,覆膜扣小棚,准备定植。

  5.2.2 种植密度 

小西瓜棚室栽培密度因栽培方式和整枝方法不同而异。目前仍以爬地式栽培为主。大棚跨度4.0-4.5m,每棚分做两个高畦,平均行距2.0-2.25m,株距35-50cm,667m2栽苗600-800株左右。江苏省东台市大面积的小西瓜均是采用此种方式栽培。为了充分利用棚室空间,不少地区采用吊蔓或吊蔓与爬地相结合的整枝方式。方法是棚室中间吊蔓,两边爬地,这样每棚可做成三畦,栽三行,每667m2可栽900株左右。安徽省寿县露地种植小西瓜,每667m2栽培800株左右,每株留三蔓,每667m2留蔓2400株左右。也有些地方希望小西瓜长得大一些,因此采取双蔓整枝,每蔓留两个瓜。

  5.2.3 适时定植 

早春大棚定植时期,应掌握土温稳定在15℃以上,气温在12℃以上,抢晴天进行。定植前一周苗床要加强通风,最低气温降至8℃,并结合分级选苗移动幼苗位置,抑制地上部徒长,促进发根,淘汰病苗、弱苗、僵老苗和愈合不良的嫁接苗。定植过程中避免伤根,减少浇水,以免降低土温。土壤墒情好时可以不浇水,随后盖上小棚棚膜,午后再盖其它各层覆盖物,以保持夜间温度。

  5.3 田间管理

  5.3.1 温光管理 

非加温棚室栽培,早期多采用多层覆膜以提高其保温性,但减弱了棚室内的光照,同时也影响棚室内温度的升高速度,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故原则上应兼顾保温和增光二者的关系,亦即科学处理好二之间的矛盾。

  5.3.1.1 缓苗期 

需要较高的温度,白天维持30℃左右,夜间15℃,最低10℃;土温维持在15℃以上。夜间多层覆膜,日出后由外及内逐层揭膜,午后由内向外逐层覆膜。

  5.3.1.2 发棵期 

白天保持22~25℃,超过30℃时应开始通风。通风不仅可调控温度,而且可降低空气湿度,增加透光率,补充棚内CO,提高叶片同化效能。午后盖膜的时间以最内层小棚温度10℃为准,高时晚盖,低时早盖,阴雨天提前覆盖,保持夜间12℃以上,10cm土温为15℃。

  5.3.1.3 伸蔓期 

营养生长期的温度可适当降低,白天维持25~28,夜间维持在15℃以上。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和瓜蔓的伸长,不需多层覆盖时,应由内向外逐步揭膜,定植后20~30天,当夜间大棚温度稳定在15℃时,拆除大棚内所有覆盖物。

  5.3.1.4 开花结果期 

需要较高的温度,白天维持30~32,夜间相应提高,以利于花器发育、授粉、受精和促进果实发育。

  5.3.2 整枝方式

由于小西瓜前期长势弱,果形小,适宜多蔓多果,故以轻整枝为原则。留蔓数与种植密度有关,密植时留蔓数少,稀植时留蔓数多,整枝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摘心整枝,一般于5~6片真叶时,摘除生长点,待子蔓抽生后,保持3~5个生长相近的子蔓平行生长,摘除其余子蔓及坐果前由子蔓上抽生的孙蔓,构成了3~5蔓整枝。该法的优点是,各子蔓间的生长与雌花出现节位相近,开花结果时间相近,果形整齐,商品果率高,便于管理。

第二,留主蔓整枝,保留主蔓,在基部留2~3个子蔓,摘除其余子蔓和坐果前发生的子、孙蔓,构成3~4蔓整枝。该法的优点是,主蔓顶端优势始终保持,雌花出现早,提前结果,形成商品果,但影响子蔓生长结果,或结果不整齐,商品果率低,增加栽培管理难度,如肥水管理不当,易引起部分裂果。

5.3.3 促进坐果,合理留果

5.3.3.1 留果节位 

以留主蔓或侧蔓上第二、三雌花坐果为宜,使果实生长所需较多叶面积,可以增大果形。一、二茬瓜每株留2~3个,留2个瓜的,单瓜重大,一般可达2~2.5kg,留3个瓜的,一般单瓜重2kg左右。至于低节位(6~8节)留瓜问题,可根据植株营养状况进行,生长势较强的可以保留,虽然果形较小,但亦可以形成商品瓜,有经验的瓜农常留低节位瓜以争取早熟早收卖高价。

5.3.3.2 促进坐果 

小西瓜适宜节位雌花开放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坐果率,特别是在前期低温、弱光条件下人工授粉效果更好。有些品种前期雄花发育不全,缺少花粉,可以先配植少量雄花量多的普通西瓜,提供花粉,以利结果。只有在连续阴雨又无花粉的情况下,才使用坐果灵等激素促进坐果,并正确掌握其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否则易造成畸形果、裂果等。

5.4 适时追肥浇水,保持水分养分均衡

小西瓜在施足基肥、浇足底水、重施长效有机肥的基础上,头茬瓜采收前原则上不施肥、不浇水,若表现缺水,于膨瓜前适当补充水分。当头茬瓜多数已采收,二茬瓜刚开始膨大时,应进行一次追肥,追肥以氮、钾肥为主,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50kg,于根外开沟撒施,施后覆土浇水。二茬瓜采收时可再施一次追肥,施肥量和方法同第一次,但浇水次数应适当增加。小西瓜植株上坐有不同茬次的果,因此,植株自身调节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较强,裂果现象就比较轻。安徽省寿县小西瓜追肥技术比较简单,头茬瓜采收后每亩施NPK复合肥25kg,腐熟菜籽饼或豆饼150kg,二茬瓜采收后再重施追肥一次,施用量为每亩尿素20kgNPK复合肥25kg,并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洒0.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5.5 其它管理    

包括除草、理蔓、剪除老叶、防治病虫害等。理蔓是保持田间叶片分布均匀,充分利用光照,增强通风透气,减轻病虫害。由于棚室栽培的西瓜,瓜蔓伸长往往受到限制,合理布局有利于瓜蔓伸展,叶片合理分布,使果实坐在畦面上。

6 及时采收

     小西瓜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时间较短,在室温条件下较普通西瓜早7-8天,约需25天左右。棚室早熟栽培果实发育期气温较低,头茬瓜仍需30天以上,二茬瓜需28天左右,三茬瓜需22-25天。坐果后挂牌标记是适时采收的重要依据,同时采收前采样开瓜测定。采生瓜严重影响品质,特别是黄肉品种,必须等到充分成熟时品质才好。及时采收,有利于提早上市、提高产量、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