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题(饲料质检与配方)
2-2-1教学模式改革各项管理制度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文章来源:】 【作者:xmsy1】 【发布时间:2021-05-25】 【点击量: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 指导思想

1、 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 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4、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优化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的时间。

8、优化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三、教改的组织领导

组  长:刘江

副组长:何东洋 李慧

组  员:罗永光 刘功州 卢永胜 蔡小全 郭永生

四、学习阶段

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育人理念,专业组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各类专业进修。

1、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组织专家来校作有关讲座和报告。

2、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到网上收集课题和课件,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自学为主。

    3、进行校内、外交流探讨活动

    教师与教师之间,专业组与专业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进行各项专业技能学习

    加强教师技能学习可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组内学习,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到相关学校进行取经学习,还可到国外进行培训等。

五、试点、探索阶段

 (一)进行试点准备:

1、专业负责人要做好本专业教学指导和支持服务的整体方案。

2、教研组长要做好本课程教学指导整体方案,编制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辅导资料等,编制课程教学实施细则(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做好课程教学活动安排(师资培训 教研活动),做好本课程资源建设(教材、教参、课件等)。

3、任课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试题库

(二)在作好上述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探索

1、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时,借助有关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和模块的教学。

2、在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中尝试项目展开,专业训练,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六、实施改进阶段

1、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毕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立以“专业基础课”为依托,培养本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各教研组要制订各专业课程的基本技能达标要求,制订好实习大纲,建立相应的技能等级和考核制度。

2、实现“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为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择业面和社会适应能力,任选课打破专业限制,学生自由参加选择,实行“学分制”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尝试实行弹性学制。

3、加快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

在教师中进行教学大比武,经常性地进行评课、说课等比赛。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实习,增加动手能力,到企业、学校参观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为今后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

七、教学模式改革

    (一)推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时段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推荐时间为20分钟):

课前,教师要在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按照我校导学案设计的要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并在课前的头天晚自习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各项内容。学习目标要严格遵循课标、教材的要求,注重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要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入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

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通过学生板演(板演的人数不少于5人次,充分利用前后两个黑板的空间)、学生互评、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中题目的设计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充分体现“小台阶、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是否有效?“先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8人左右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究。

    第二时段 释疑点拨(推荐时间为10分钟):

本时段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规律和方法。

在“释疑点拨”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教案中设计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学中“五点”而设计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和台阶,要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接近学生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综合等思维品质和批判精神。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

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权威的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表达自己见解和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以采取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是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在解惑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出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将本节所学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并适时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善于整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时段训练检测(推荐时间为15分钟):

    本时段是在“自主学习”和“释疑点拨”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拔高,主要针对学案中的“能力训练”题进行的当堂训练,重在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当堂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堂训练要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当堂练习的题量要适度,时间为15分钟以内,要象考试那样,要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培养学生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从而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争取做到“堂堂清” 。

    课后,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题记录在教师的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档案,为以后的“周测”或“月结”做好充分准备,也便于教师找准出错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以上三个时段之间是交叉关系,自学有疑才有释疑和当堂训练,自学之中也有基础训练,释疑当中更离不开思维和技能训练,训练检测中也有讨论和知识的学习运用。绝不能将三者完全割裂开来。

(二)技能打包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课中的推广

1、技能打包教学能较好地把握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及实际应用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什么是“技能打包教学”呢?先要清楚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哪种实用型人才,围绕这种实用型人才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和处理、课时的分配、教学模式的采用、教师特长的发挥等等问题,统筹安排,打成一个“教学包”来实施、检查。

2、尝试建立财会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办公室、搭建网络实训室、布线实训室等,在实际教学中,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的正是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上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有三个: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

教学组织形式采取自我控制的独立作业、小组制定计划独立作业以及小组作业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培训目的、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任务的不同而变换。例如,要突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则要求较多地采用小组作业形式,这样可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决矛盾,等等。

实践证明,技能打包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职业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长相关知识。

八、教法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常常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出于对课程应用性的考虑,与掌握某种技能相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为重要。因为,走出校门的学生必然会遇到更新的知识、技术及设备,甚至不到几年,在学校掌握的设备技术可能就会被淘汰,相关技能也就失去了应用价值。而且,庞杂的课程内容全部利用课堂来解决,也几乎是不现实的。这些都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自学。

    2、化繁为简,以例代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职业教育的教学,不在于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对公式、定理的证明有多么完美,重要的是学生是否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抽象、烦琐的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实际鲜活的例子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利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4、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借助于多媒体、模拟、仿真、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改革措施

1、坚持学习制度。要求教师认真阅读有关的教育报刊、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业务学习内容要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对教师加强新课程培训。我们特别注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教学。主要学习了各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给教师的新一百条建议》等。通过学习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牢固确立素质教育观、课堂的主阵地观、学生的主体观和大教育观。

2、充分利用教研时间深入探讨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从如何导入、如何设计、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处理应发事件、如何组织学生等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们畅所欲言,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看法、谈建议、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各学校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带领教研组推门听课,每学期各校至少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骨干教师到校授课,以补充村小学校教师客观上的不足之处。听课后进行课堂教学研讨、交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4、开展常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以各学校、中心教研组为活动阵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各学校开展优质课评比的基础上,推荐优秀教师执教小学的研讨课,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体会。每学期在驻地小学组织一次学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并从中选出各学科教师参加全区的常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或优质课评选活动。

在每年的淮安市教研室视导工作结束后,我们根据各教研员对讲课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针对教师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要求,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会后,授课教师老师分别为老师们上一节汇报课,并现场说明课堂的设计思路,解答听课教师的疑问,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

5、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观看相关学科的教学录象,看后交流心得、收获。

6、外出学习、观摩课堂教学。每学期,我们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研讨、听课活动,派出教学骨干教师虚心求学,回校后认真反思、交流心得,并在全小学中举行公开课,展示学习收获,以求得共同提高。三年来,外出学习的教师达几百人次,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7、实行骨干教师送课到校制度。凡是取得淮安市级以上荣誉或教学能手的教师,每学期要送课到结对学校,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8、针对师资力量整体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我们以分层培养为策略,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力争尽快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上岗未满三年的教师实施“合格工程”, 主要通过校内师徒结对,促进新上岗教师缩短成长期;对上岗三年以上的教师实施“优质工程”, 主要采取与各校骨干教师结对的办法来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听课、上汇报课,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尽快得到提高。

9、制定奖励措施,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情况、教科研成果全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之中,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