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学校要闻

【产业引领 强村富民——“头雁先锋”系列报道(二)】“蟹道”坎坷 终见辉煌——严龙明:十五年如一日蟹将上阵闯出致富路

【文章来源:成人教育处】 【作者:侯可;图片:陶宇奇;编辑:李政;审核:禹立馨】 【发布时间:2024-07-10】 【点击量:760】

位于淮安市白马湖畔的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占地数千亩的养殖基地内,水体清清、水产肥美,水面星罗棋布,养殖场景壮观。这里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生产的高品质红膏螃蟹远销海内外,2023年,公司产值达3000多万元。

严龙明是公司负责人,多年来,他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断地求索,追求卓越,拨云见日,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环保的养殖方式,带领当地群众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坚持学习,一路成长

15年前,严龙明怀着养殖精品螃蟹的梦想,离开家乡盐城市射阳县,来到淮安区漕运镇,作为门外汉,他在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走了许多弯路,效益一度低下,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

严龙明深知,养螃蟹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为了提高养殖技术,严龙明积极“取经”。他向各地的优秀养殖户请教,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他报名参加农广校和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培训活动,并得到这些单位的持续支持,定期还会有专家现场指导,提供最新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在养殖初期,严龙明就创办了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和他的团队一起,不断探索和尝试,反复实践和调整,不放过任何一个失败案例,从中总结出宝贵的教训,最终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环境的养殖方法,让公司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之路。

规范养殖,做强企业

水塘边,工人们正在给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水草消毒,为下一季的蟹苗投放做准备。“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对水花生里面的小鱼、小虾进行消毒,保证蟹苗的正常成长,减少蟹苗损耗。”工人耿春节解释道。

严龙明致力实现规范、高效、环保养殖。他引进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体系,投入巨资建设现代化设施,包括智能化水质监控系统和自动投饲系统。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蟹苗选择到养殖各环节实施严格监控,确保所有螃蟹在上市前经过严格检验,符合高标准。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采用无污染饲料,确保螃蟹生长过程不受化学污染影响。

科学环保的养殖方法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目前,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已成为螃蟹养殖行业的标杆企业,为其他养殖企业树立了良好示范。

扩大影响,共同富裕

打响好蟹知名度。严龙明通过注册“盐淮”牌大闸蟹,打造腹白干净、口感鲜甜肥美的品牌形象,并在沪浙地区开设直营店,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使大闸蟹走出淮安,销往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还远销美国、韩国、柬埔寨、沙特等国家,年销售量超百万斤。预计今年公司产值将突破4000万元。

一人富,数人跟;一群富,带全村。2011年,严龙明牵头成立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的养殖户成为会员,统一提供种苗、饲料和药物,实行规模化发展,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也降低了养殖成本。“在严总的带领下,我们承包了80亩地,他给我们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支持,使我每年能赚10多万块钱。”淮安区石塘镇螃蟹养殖户沈学武说。

“我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在流量和人才方面的大力扶持,”严龙明说,未来,他还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让企业走得更远,带动更多群众一起致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