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党总支书记黄爱萍是一位干练的女性,她扎着马尾辫,常常在麦田间穿梭,是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让她为之奋斗的,是全村的农业发展,作为村里首个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村合作社的创始人,她积极倡导“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带领全村农民科学种植、共同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村书记”的真正内涵。
农业小白逆袭成长
黄爱萍决定种田并不是因为有经验,而是作为农民儿女的她,充分相信土地的价值。“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不懂种植庄稼,都不知道怎么撒肥料,也不知道如何用药。第一次种小麦,我竟然忘记了喷洒预防白粉病的药,回想起来真是太可笑了。”黄爱萍笑着说。
谁能想到曾经的农业小白,如今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据了解,黄爱萍创办的金湖县爱萍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共流转了320多亩土地,先后投入50多万元配备了植保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每年产出水稻、小麦300吨左右,年产值超过百万元,纯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已创成省级示范家庭农场、金湖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培训学习致富增收
成绩的取得在于无数个白天和夜晚的辛勤耕耘和不断努力学习。黄爱萍多次参加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和市农广校等机构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作物种植技能水平。黄爱萍将培训中学到的最新、最前沿的种植技术应用到日常农业生产中,授课专家还经常到现场指导。
“专家结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特点,积极推荐并现场指导,农场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施配方肥,改善了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黄爱萍说,通过培训学习,农场实现了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并引进了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品种,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近年更是保持高产稳产。她本人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生产能手和创新先锋,获农艺师职称,被评为市“创新创优标兵”等称号。
规模经营以一带多
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黄爱萍不忘乡亲邻里,她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新技术、新模式传授给当地种植户。她发起成立金湖县农得利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倡导“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成员提供“六个统一”服务,依靠合作集约化的优势降低耕作成本,增加种田收入,使合作社成为当地种植户们实现共同致富的龙头组织。“我种了235亩地,加入合作社之后,每亩地的纯效益增加了200块钱以上。”高桥村种粮大户华文全高兴地说。
黄爱萍没有止步。她说,她将继续学习、努力进步,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鼓起百姓的口袋,致力于将合作社创建成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打响品牌知名度,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