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欢迎您!
学校要闻

产业引领 强村富民——“头雁先锋”系列报道(七)盱眙泉湖湾虾稻共作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兆全:求新求变求进步 独富不如大家富

【文章来源:成人教育处】 【作者:侯可;摄影:陶宇奇;编辑:李政;审核:禹立馨】 【发布时间:2024-11-13】 【点击量:414】

绿色的稻苗随风轻舞、红色的龙虾伸展大钳,在盱眙县天泉湖镇王店居委会盱眙泉湖湾虾稻共作家庭农场,一幅生态图景展示着丰收的色彩。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陈兆全是农场负责人,多年来,他深耕家乡这片沃土,不断与时俱进、扩大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迈向富裕。

陈兆全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因为父母年事高,初中一毕业,他便肩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一开始,他跟随着父母,种植传统农作物蔬菜,因为肯吃苦,每天起早贪黑工作,他的蔬菜种植慢慢有了起色,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早早辍学的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农忙之余,他积极参加各种农民培训班,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摸索科学种植方法,终于成为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并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带领全镇200余名乡亲们种植蔬菜,致富增收。

身为农民的陈兆全常怀进步之心。上世纪90年代末,他不断向专家请教,到外地调研考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决定从蔬菜种植转场探索中药材种植,开始规模化种植野马追、鱼腥草、丹参等两百余亩中药材,亩产值3000元左右。转型成功后,他仍不忘带动乡亲。他牵头成立盱眙县野马追协会,并担任技术部负责人和三个行政村片长。至今,他已帮助全镇300余户农民培育种植中药材近万亩,年创收3000万元左右。

陈兆全求新求变,在农业生产领域与时俱进。2006年,随着虾稻共作产业的兴起,让他看到了新的农业发展方向。“龙虾是个短平快的项目,管理得当的话,一亩地能赚几千甚至上万。”他带着愿景说干就干。

但是,养龙虾是一门技术活,初入新领域,陈兆全就碰了壁——水质恶化,龙虾生病。学习又为他带来了转机,他连续参加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开展科学养殖龙虾。“通过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我不仅解决了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还掌握了优化田间布局和管理流程的方法,农场实现了稻虾和谐共生和高效产出。”

他将自己的成功做法总结成一套经营模式,即“一稻三虾——反季节暂养——订单销售”,持续带动周围农户一起致富。“在陈总的带领下,技术有了,心里有底了,现在我的经营规模已经达到40多亩地,收益从一亩地700多元提升到2000块钱。”养殖户房耀春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陈兆全的家庭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合型经营体,经营稻虾轮作200余亩、花木与中药材套种试验基地60亩、桂花优良品种苗圃繁殖基地50亩,年收益超200万元。

展望未来,陈兆全信心满满,他将和女儿陈亚兰共同奋斗,推动实现龙虾普通养殖向精品养殖转化,并计划增加200亩地开展稻虾共作。他坚信,只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持续学习,就一定能实现丰收的目标,带领更多农户实现致富梦想,共同描绘更加美好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