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夏疫情防控的号角吹响以来,城镇、街道、社区、乡村都能看到我校计算机工程系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青春底色,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疫情防控筑起青春堡垒。
2021年7月,淮安疫情的形势又变得严峻。面对突发疫情,作为一名大学生,软高1701班孙瑜同学毫不犹豫的投身社区的防疫志愿者工作。纵使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他也依然坚守在核酸检测采样点,和其他志愿者一道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协助医护人员登记核实信息,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在采样点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后,又赶到划定的疫情防控区位,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值守,负责测温、登记、宣传等,每天的志愿服务时间达10个小时。 “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美好的年华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与担当,在和平的时候,国家守护我们,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刻,我们也要站出来守护国家,国家幸福,我们每个人才会收获幸福。”孙瑜骄傲地说。
“请您靠边停车,下车登记!” 如火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微高2002班的高成成同学毅然在淮阴区淮高镇防疫卡点忙碌着。身为淮农学子的他,在疫情再次席卷而来之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为防疫工作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每当看到有外来人员准备进入村庄时,他都会远远挥手示意,并引导外来人员进行扫码、测温、消毒、登记。并在街道口为赶集没有戴口罩的人们提供免费口罩。他笑着说:“23天的志愿者服务,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我将努力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我觉得非常开心,也非常有意义。”
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街巷纷纷封闭,乡镇卡口越发严格。微高1801班王嘉洋主动来到淮阴区高家堰镇的边界,参加了这次防疫志愿工作。他说:“现在正值暑假,学校鼓励我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向社区报到,积极参与家乡的防疫工作。”他每天顶着烈日,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和查询行程码,对固定路段进行喷洒消杀,对符合放行条件的人员予以通过,对有过不良记录的人员进行劝返。在王嘉洋看来,在家乡需要他们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物软高1801班的许浩同学在一次与父母闲聊时,了解到淮安区河北村街道当前疫情防控面临卡点人手不够,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等问题,他便毫不犹豫的选择报名,想要为家乡出一份力。他被分配到社区出入口, 和其他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进行登记小区出入人员、值勤、测量体温等工作。疫情面前,他们不分你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他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虽然很少,但能为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便是小小的水滴汇聚在一起,就拥有了大海的力量。
在淮安市洪泽区,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软高1901班刘冯飞同学以一名普通志愿者的身份随心而动、随“疫”而行。他身穿防护服,穿行在35度高温下的乡村小道,身上像背着火炉,脚下像是踩着棉花,结束了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他虚脱地靠在身后的石柱子上,脱下密闭的防护服,任由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滴下。作为淮农学子,刘冯飞主动加入的志愿者队伍,每天连续工作将近10个小时。刘冯飞随“疫”而行,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疫情防控的支持者、战斗者,在抗疫一线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风采。
物高2001班于翔、刘家烨所在的社区,在今年暑假疫情重卷而来之时,社区紧张的防控工作又开始了,这一次他们义无反顾的争当志愿者,投身防疫工作。从8月5日那天起,他们拿起了体温枪,与志愿者合力将措施落到实处,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全员查码行动,后期又参与到人员登记、防疫宣传、疫苗接种等志愿服务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天。于翔激动地说 “这一次的经历我感触很深,我的内心十分满足,我很骄傲,也很自豪,虽然我的力量还很微小,但是一想到我现在也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贡献,我就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刘家烨也表示,他深深的感受到了民众的凝聚力,对打败疫情,他充满了信心!
吕峰是一名00后,当他在手机上看到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发,主动在8月12日9:00前到所在社区报到,全面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在清江浦区西郊社区,他负责防疫站点车辆及居民进出登记、进出人员体温测量、协助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协助物业和片警对快递点进行检查,每天工作6-8小时,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淮农学子冲锋在前,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出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他们用新时代知识青年的担当奏响青春凯歌,彰显了淮农学子的风采,为防疫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