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黏病毒病诊断与防治
一、临诊症状
病鹅行动蹒跚,不愿下水,即使人为强赶其下水,随风飘浮,很快挣扎上岸蹲伏。患病雏鹅下痢,拉白色或灰白色稀粪,随着病情发展,黄色、暗红色、绿色或墨绿色水样粪便。病的后期,部分患鹅呈现阵发性扭颈、转圈和头向后仰等神经症状。倘若在水面上发作,则向一侧旋转,且越转越快,当转到筋疲力尽时则慢慢地停下来,甚至因衰竭而死亡。部分患鹅叫出现甩头、咳嗽,并随着呼吸而发出哕音等呼吸道症状。耐过的病鹅经7~10天,可逐步康复,但生长受阻。产蛋母鹅感染本病后,除了发病死亡外,鹅群产蛋率大大下降。
二、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质地较硬,表面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灰黄色坏死灶。脾脏淤血肿大1~2倍,表面和切面布满粟粒或芝麻大、灰白色的坏死灶,有的坏死灶融合成绿豆大小的坏死斑。胰腺肿胀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光滑、切面均匀的坏死点,或融合成大片的坏死斑。肠管浆膜表面有黄白色结节。剖开肠管,可见到肠管黏膜具有特征性的出血、坏死、溃疡和结痂等病变。十二指肠、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和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或呈弥漫性淡黄色纤维素性结痂,剥离开痂皮后呈现出血面或溃疡灶。部分病例食管下段黏膜也有散在性粟粒大、灰白色或灰白色纤维性结痂。腺胃及肌胃黏膜充血和出血。个别患鹅腺胃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坏死性溃疡。心肌变性。胸肌、腿肌出血、皮下脂肪及毛孔出血。喉气管黏膜出血,支气管内充满黄色干酪样物。肺出血、脑充血。
三、预防
1.鹅副黏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F基因Ⅶ型。该毒株对鸡和鹅均有致病力。因此,鸡群必须与鹅群严格分开饲养,避免疫病相互传播。
2.鹅场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加强消毒工作。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3.购进雏鹅,可立即注射抗鹅副黏病毒病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作为预防本病的被动免疫。20天后再注射一次。
4.雏鹅免疫:种鹅群经免疫后所生的蛋孵出的雏鹅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初次免疫是在7—10日龄,用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接种剂量为颈部皮下0.5毫升。倘若种鹅未经免疫接种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则无母源抗体。首免应在2~7日龄。2个月后再免疫一次。
5.留种的鹅群在7~10日龄进行首免,2个月龄时二免。产蛋前2周进行三免。母鹅产完“第二造”蛋时进行四免。
四、治疗
鹅群一旦发生鹅副黏病毒病,应立即将病鹅隔离,死鹅烧毁或深埋。鹅群立即按下列方案进行治疗:
1.把抗生素和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加入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进行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1毫升。有必要时隔一周再注一次;
2.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B和维生素c。
3.注射鹅副黏病毒组织灭活疫苗,由于鹅副黏病毒病常与鹅禽流感混合感染,因此,在进行免疫接种和治疗时,最好用鹅禽流感/鹅副黏病毒二联油乳剂灭活苗或二联抗血清或蛋黄液,效果更理想。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朱尧生编 联系电话 1385239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