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举措
1.摸底调查
在淮安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我校多次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调研座谈会,邀请项目实施地区农广校负责人参会研讨产业发展形势与走向;组织专家团队成立调研工作小组,到盱眙、洪泽、金湖、清江浦等项目实施县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根据调研结果深入剖析学员在产业发展或自身成长等方面遇到的难点、堵点,确定相关县区学员的培训方向,形成较为合理的调研报告。
2.方案制定
根据调研和座谈研讨结果,初步确定各期培训班的培育主题和方向。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与项目实施县区农广校负责人进行了反复完善、调整,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实施方案,经邀请有关专家论证,实施方案任务明确,流程清晰,内容合理,包括课程、学时、形式、师资、教材、基地等内容,明确了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实习实训、绩效目标等要求,可行性高。
3.师资选聘
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育师资库。在学校优质师资的基础上,聘请省、市、县区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农技推广部门技术骨干、农广校教学能手、农业企业负责人、产业带头人和各类乡土人才等共同组建项目讲师团队。
4.课堂教学
积极营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浓郁氛围,每期培训班的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现场都制作横幅悬挂或跟班随行,组织开展培训开班仪式、结业典礼等,增强培训的仪式感和庄重感;严格执行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邀请项目实施县区主管领导来培训班作第一讲;合理运用云上智农APP、抖音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理论学习与产业观摩交流相结合、典型学员示范与田间地头互动相结合等多形式多维度开展培育工作,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质效。
5.跟踪指导
根据培训班性质与培训学员产业发展需要,从淮安市农科院、市县农广校、农业龙头企业和学校遴选专家组建跟踪服务指导团队,定期到学员产业基地开展不少于2次的产业发展调研与现场指导,帮促其产业发展、农民致富。
二、获得的成效
学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多次获得好评,在2023年度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评比中获得先进集体,培训科杨阳老师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接下来的农民教育培育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强化与各级主管部门的沟通汇报,深入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创新做好跟踪指导服务工作,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宏伟目标贡献“淮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