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安全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淮安生物工程学校“学生大讲堂”于2025年11月5日聚焦反诈、反恐、反霸凌主题,联合淮安市公安局淮安分局开展专题宣讲。活动由分局副局长、学校法治副校长仇绍峰主讲,淮安生物工程学校副校长邵春祥主持本次宣讲。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双模式——民族教育处学生代表在多功能报告厅现场参与,其余学生在教室同步收看,以“警校联动、师生同心”的合力,为全校学子筑牢安全防护网。
反诈宣传:识破套路,守好“钱袋子”
仇绍峰副局长从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特征切入,结合“刷单返利”“冒充电商客服”“虚假贷款”等学生群体高发受骗场景,通过真实案例拆解诈骗分子“引流—利诱—诈骗”的全流程套路。他特别强调“贩卖两卡(银行卡、手机卡)”的法律后果,提醒学生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的防骗口诀,及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筑牢技术防护屏障。
反恐教育:识别风险,守护校园平安
针对反恐知识,仇绍峰副局长详细解读“恐怖袭击嫌疑人”的识别要点,从神情异常(恐慌支吾、东张西望)、着装异常(装扮奇特、与环境违和)、物品异常(携带管制刀具、疑似爆炸物)、行为异常(在人员密集场所反复逡巡、刻意躲避关注)、外貌异常(与通缉人员特征相似)五个维度,指导学生科学辨识风险。同时明确遭遇可疑情况的处置步骤:保持镇静不打草惊蛇,迅速拨打110报警,牢记嫌疑人特征并优先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反霸凌行动:对校园暴力坚决说“不”
在反霸凌板块,仇绍峰副局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校园霸凌是学生间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的蓄意欺压行为,易发生在宿舍、厕所等偏僻场所及周末校外独处场景。他系统解析“肢体暴力”“言语侮辱”“网络攻击”“财物抢夺”等常见霸凌类型,严肃警示:霸凌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身心双重伤害,实施者还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面临拘留、判刑等法律后果。
针对霸凌的预防与应对,他提出“三不做”倡议:不做受害者,不显露贵重物品、在霸凌高发区结伴而行;不做欺凌者,杜绝暴力伤害与财物抢夺行为;不做旁观者,拒绝附和霸凌,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方报告。
活动最后,邵春祥副校长总结道:“此次宣讲是警校协同构建平安校园的关键举措,学校将持续深化安全法治教育,让反诈、反恐、反霸凌意识融入师生日常,为青春成长保驾护航。”参与活动的学生反响热烈,无论是主会场的民族教育处学生,还是分会场通过直播学习的学生,都表示对各类安全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今后会主动做安全知识的学习者、践行者与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