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农技001工作室收到他用特快专递送来的小麦病苗。经检查,小麦病苗基部3~4张叶片从叶尖开始向下褪绿发黄,靠近地表的叶片有的已经枯死,上部叶片生长正常,叶片上没有任何病斑。由于田间湿度较大,部分枯死的叶片和叶鞘开始腐烂。大部分病株根系发黄,有的病株从分蘖节处长出少量细长的白根。
据江苏省农科院植物病毒病研究专家程兆榜研究员诊断,上述田块的小麦没有受到黄矮病危害,叶片发黄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据介绍,小麦黄矮病为病毒病,从新叶开始发病,典型症状是从叶尖逐渐向叶基扩展变黄,植株矮化。一般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叶片发黄,主要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整叶发黄,田间发病较均匀。黄矮病苗心叶发黄,下部叶片绿色,先出现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展。
近期我省各地有大面积小麦出现基部叶片褪绿发黄的现象,大多在低温阴雨过后出现。这些田块的麦苗发黄,主要原因是雨后田间积水没有能及时排出,根部受渍甚至因缺氧而坏死,雨后突遇暴晴天气,麦苗叶片失水快,而根系吸水不良,导致植株生理性缺水,进而出现麦叶发黄等现象。上述田块的麦苗大部分根系发黄,仅在分蘖节处发生少量白根,叶片褪绿发黄很可能与前期的不良天气有关。
出现叶片发黄等现象的田块,麦苗根系活力弱,后期易早枯,灌浆中后期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受害更重。注意在近期及早疏浚沟系,清沟理墒,防止渍害伤根;结合防治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喷施复硝酚钠(爱多收等)等调节剂,提高麦苗根系活力,促进麦苗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