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础》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种植类、生物技术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先行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主要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特点、生命活动规律和植物的应用,是种植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全面认识植物、学好各相关专业知识和开拓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
课程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园艺、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坚持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穿插进行、有机结合。通过重点讲授、认真观察、系统比较,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与发育的表现规律和本质,为后续有关课程(植物生理学、栽培学、生态学、土壤肥料学、育种学等),以及从事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制农学、园艺、设施农业等专业(高职),规定总学时60学时,采用任务驱动式设计教学,每4学时连上,理论和实验穿插进行,实验项目12项,现场教学4学时,实训4天,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能理解该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范围和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2、能理解植物基础的基本知识、主要概念和基本原理;
3、会运用植物基础的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能叙述出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能用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识别植物界的各大类群;
2、能力培养目标
(1)会植物实验的一般技术(徒手切片、水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
(2)能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解剖结构;
(3)能进行植物分类与鉴定、会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能准确识别当地常见植物。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自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具有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3)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4)具有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和不断进取的学习能力;
(5)具有吃苦耐劳、忠于职守和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
三、内容标准
(一)基础理论知识要求
单元 | 主要内容 | 要求 |
一 | 丰富多彩的植物界 | 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范围和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
二 | 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 |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功能。 |
三 |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 | 掌握植物根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实践应用;掌握植物根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实践应用;掌握植物根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实践应用;了解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变态。 |
四 | 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 | 掌握植物花芽的分化,雄蕊和雌蕊、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 |
五 | 植物的分类 | 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史;各类植物的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过程。学会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学会使用检索表等工具书;了解主要经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价值。 |
(二)技能要求
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切片;能进行生物绘图;会制作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和技能;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100种;掌握工具书、图鉴和检索表的应用方法;会撰写实验实训报告。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植物基础》教材编写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总体思路,在单元的基础上分任务,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编写中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理论清晰、重点突出、深浅适度、体例新颖。
(二)教学建议
1、理论课时安排
单元 | 主要内容 | 学时数 | 教学建议 |
一 | 丰富多彩的植物界 | 2 | 使用彩色图片资料展示植物学研究概况、以及学习植物学的必要性和学习方法。 |
二 | 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 | 6 | 使用挂图、CAI课件,形象地描述在不同层上的植物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 |
三 |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 | 14 | 采用投影片、彩色图片等材料,制作植物学CAI课件,或现场教学描述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变态类型。 |
四 | 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 | 8 | 采用挂图、新鲜花卉或标本,讲解雄蕊、雌蕊、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使用实物标本或图片资料,讲解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 |
五 | 植物的分类 | 6 | 采用植物标本,或结合校园植物种类讲解类群效果会更好。 |
2、实验课时安排
实验时间 | 实验项目名称 | 时数 | 每组人数 | 实验类别 |
第一周 |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 2 | 1 | 验证 |
第二周 |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 2 | 1 | 验证 |
第三周 | 观察质体和淀粉粒的形态 | 2 | 1 | 验证 |
第四周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2 | 1 | 验证 |
第五周 | 观察植物的成熟组织 | 2 | 1 | 验证 |
第六周 | 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构造 | 2 | 1 | 验证 |
第七周 | 观察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 | 2 | 1 | 验证 |
第八周 |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 2 | 1 | 验证 |
第九周 | 观察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 2 | 1 | 验证 |
第十周 | 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 2 | 1 | 验证 |
第十一周 | 观察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 2 | 1 | 验证 |
第十三周 | 观察花药和胚珠的构造 | 2 | 1 | 验证 |
第十四周 | 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 6 | 3~4 | 综合 |
第十五周 | 木本植物识别 | 6 | 3~4 | 综合 |
第十六周 | 草本植物识别 | 6 | 3~4 | 综合 |
第十七周 |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 6 | 3~4 | 综合 |
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尽量采用分组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直观式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学生上台讲授)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授过程中,要求采用具体实物、幻灯片、挂图、CAI辅助教学工具等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建议
本课程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平时考核(10%)、技能考核(40%)和期终考试(50%)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面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运用情况等各个方面,以达到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目的。
1.理论考核
(1)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时间在学期末,学校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以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3)题型比例
样题类型有5种: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20分)、选择题(单选)(25分)、简答题(20分)、论述分析题(20分)。
(4)样题与目标定位示例
名词解释:双名法、细胞器、纹孔、组织等
填空题:根据维管束中有无 ,可将维管束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两类。
选择题:维管射线所具有的基本作用是( )。
A.输导作用 B.支持作用C.吸收作用D.同化作用
简答题: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论述分析题:以大豆为例,指述其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主要特点。
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方式为识别、操作、口答。技能考核分为两项:
(1)实验技能考核,考核项目共5个。
实验技能考核以操作和口答的方式进行,采用小卡片随机抽题的方式,每个学时任意抽卡,根据卡上要求考核(每一签上写有1个考核项目),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
(2)植物识别与分类考核
利用校园内植物作为考核材料进行考核,列入考核的植物种类有20种,现场每人在5分钟内写出其种名和科名。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实验实训主要设备配置,每班按40名学生配置,每学期两个班级。配置推荐标准见下表:
序号 | 类别 | 主要实 训项目 | 设备名称 | 设备主要功能 (技术参数与要求) | 数量 (台/套) | 备注 |
1 | 实训 | 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 显微镜 | 观察植物显微结构 | 40台 | |
各种切片 | 演示各部分结构特点 | 40片/次 | ||||
擦镜纸 | 维护部件 | 6本/次 | ||||
投影仪或幻灯机 | 演示微观结构 | 1套 | ||||
2 | 实训 | 木本植物识别 | 乔木、灌木、滕本 | 科与种的识别 | 100种 | |
3 | 实训 | 草本植物识别 | 草本 | 科与种的识别 | 100种 | |
4 | 实训 |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 枝剪 | 剪取枝条 | 40 | |
高枝剪 | 剪取枝条 | 40 | ||||
采集铲 | 挖掘根系 | 20 | ||||
标本瓶 | 保存花、果等 | 40 | ||||
标本箱 | 存放标本 | 40 | ||||
号牌 | 记录采集号码 | 1000 | ||||
纸袋 | 保存叶片、落花、果等 | 100 | ||||
针、线 | 装订标本 | 40 | ||||
标本夹 | 压制标本 | 40 | ||||
剪刀 | 初步整理标本 | 40 | ||||
草纸(吸水纸) | 压制标本 | 5kg/组 | ||||
绳子 | 压制标本 | 10m/组 | ||||
台纸 | 装订标本 | 2m m |
2、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电影、资料文献,制作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到公园、景点现场参观等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根据教学需要,对理论性强但较为抽象、技术性强但学校能力滞后、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容,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发挥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五)其它
本标准是根据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的,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园艺技术、设施农业等专业使用。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植物工程系
制定人:李慧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