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础》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表1)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 方法 | 评分标准 | 占项目总分(%) |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 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 现场识别并提问 | 认识并说明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为100分;有1种不认识扣10分;认识1种但不知道用途扣5分。 | 30 |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现场操作 | 取镜姿势正确、放置位置恰当10分;对光操作正确、视野光度适宜10分;切片固定位置恰当10分;正确使用低倍接物镜30分;正确使用高倍接物镜30分; 还镜过程操作正确10分。 | 50 | |
光学显微镜的保养 | 现场操作并提问 | 镜面或透镜部分的灰尘可用洗尔球吹去,或用清洁柔软的绸布或擦镜纸轻拭,30分;镜头上的污秽可先用擦镜纸或脱脂棉沾少许二甲苯擦拭干净,再换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一遍,30分;显微镜各部零件不要随意拆开,不得随意在显微镜之间调换镜头或其他附件,20分;不用时应放在阴凉、干燥、无灰尘的地方,注意防潮、防震、防尘、防腐蚀,20分。 | 20 |
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表2)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 方法 | 评分标准 | 占项目总分(%) |
植物标本的采集 | 标本的选取 | 现场操作并提问 | 选取的标本典型、合理,40分;采集份数适宜,30分;采后立即拴上号牌,30分。对照特征填写植物采集记录卡,20分;尽快放入采集箱,20分。 | 20 |
填写植物采集记录卡 | 现场操作并提问 | 正确填写植物采集记录卡,100分,每出现一项错误或不详扣10分。 | 10 | |
填写植物标本签 | 现场 操作 | 正确填写植物标本签,100分,每出现一项错误或不详扣10分。 | 10 | |
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 标本的初步整理 | 现场操作并提问 | 剪去多余的枝、叶、花、果,但要保持植物自然生长的特性,100分。 | 10 |
压制标本 | 现场操作并提问 | 将一块标本夹放平,上铺3~4层吸水纸20分;按台纸的大小把标本平展在吸水纸上,大部分叶子正面向上,小部分反面向上,不要重叠40分;每隔1~2层吸水纸摞放另一份标本20分;压到一定高度后,盖上另一块标本压,用绳捆紧,置于通风干燥处,并用石头或其他重物压上20分。 | 20 | |
装订标本 | 现场操作并提问 | 用针线把标本固定在台纸上,每个枝条或较大的根,每隔3寸左右钉一针,或用纸条粘贴60分;在台纸的左上角贴上采集记录卡20分,右下角贴上标有学名、中名的标本签20分。 | 20 | |
保存标本 | 现场操作并提问 | 将标本保存在干燥密闭的标本柜内,并放些杀虫剂如樟脑粉等30分;塑封的方法30分;按类别排列存放20分;避免受潮,严防鼠害20分。 | 10 |
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三、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表3)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 方法 | 评分标准 | 占项目总分(%) |
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 | 简易装片的制作 | 现场 操作 | 正确撕取洋葱表皮,剪成3~5mm的小片,10分;正确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10分;材料放置合适30分;正确加盖盖玻片30分;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水分适中,无气泡20分。 | 40 |
显微镜的使用 | 现场 操作 | 对光操作正确、视野光度适宜10分;切片固定位置恰当10分;正确使用低倍接物镜30分;正确使用高倍接物镜30分;双目自然睁开、左眼观察,表情自然20分。 | 20 | |
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 现场 操作 | 正确区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并按要求准确地将各部分移至指针下,为100分,每错一处扣10分。 | 20 | |
生物绘图 | 现场 操作 | 图的大小及在纸上分布位置适当20分;线条粗细相同、中间没有断线或开叉痕迹20分;绘图时剔除混杂物、气泡、破损、重叠等现象20分;图的明暗及浓淡用小圆点表示20分;整个图美观、整洁,并具有科学性、准确性20分。 | 20 |
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四、淀粉粒和有色体的观察 (表4)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 方法 | 评分标准 | 占项目总分(%) |
淀粉粒和有色体的观察 | 徒手切片的制作 | 现场 操作 | 切片时拿取材料的姿势20分;切片时用臂力,刀片由左前方向右后方拉切,拉切速度快、中途不停顿20分;切取的材料薄(厚约0.1mm)、0.5cm见方40分;正确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加盖盖玻片、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水分适中、无气泡20分。 | 40 |
显微镜的使用 | 现场 操作 | 对光操作正确、视野光度适宜10分;切片固定位置恰当10分;正确使用低倍接物镜30分;正确使用高倍接物镜30分;双目自然睁开、左眼观察,表情自然20分。 | 20 | |
观察淀粉粒和有色体的形态 | 现场 操作 | 移动装片挑选典型的淀粉粒,40分;移动装片挑选典型的有色体,40分;准确地将其移至指针下,20分。 | 20 | |
生物绘图 | 现场 操作 | 图的大小及在纸上分布位置适当20分;线条粗细相同、中间没有断线或开叉痕迹20分;绘图时剔除混杂物、气泡、破损、重叠等现象20分;图的明暗及浓淡用小圆点表示20分;整个图美观、整洁,并具有科学性、准确性20分。 | 20 |
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表5)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 方法 | 评分标准 | 占项目总分(%)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 有丝分裂各期核相特征 | 现场 笔答或口答 |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的核相特征,每个时期完全正确20分,每错一处或不完全扣5分,共100分。 | 20 |
显微镜的使用 | 现场 操作 | 对光操作正确、视野光度适宜10分;切片固定位置恰当10分;正确使用低倍接物镜30分;正确使用高倍接物镜30分;双目自然睁开、左眼观察,表情自然20分。 | 20 | |
镜检 | 现场 操作 | 要求将处于不同分裂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准确地移至指针下,为100分,每错一处扣10分。 | 40 | |
生物绘图 | 现场 操作 | 图的大小及在纸上分布位置适当20分;线条粗细相同、中间没有断线或开叉痕迹20分;绘图时剔除混杂物、气泡、破损、重叠等现象20分;图的明暗及浓淡用小圆点表示20分;整个图美观、整洁,并具有科学性、准确性20分。 | 20 |
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六、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观察 (表6)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 方法 | 评分标准 | 占项目总分(%) |
植物的营养器官 | 根的形态 | 现场指认所属类别并提问 | 正确指出不同植物根系的特征及所属类别10种以上,为100分;有一种指认错误或特征不详扣10分。 | 20 |
茎的形态 | 现场指认所属类别并提问 | 正确指出不同植物茎的特征及所属类别10种以上,为100分;有一种指认错误或特征不详扣10分。 | 10 | |
叶的形态 | 现场指认所属类别并提问 | 对给定不同植物的枝叶进行如下指认:叶的组成30分;单叶或复叶的类型30分;叶序的类型20分;叶脉的类型20分;每错一种扣5分。 | 20 | |
植物的生殖器官 | 花的形态 | 现场指认所属类别并提问 | 对给定不同植物的花或花序进行如下指认:花的组成30分;各组成部分的作用20分;雄蕊群和雌蕊群的类型20分;花序的类型30分;每错一种扣5分。 | 20 |
果实的形态 | 现场指认所属类别并提问 | 正确指认出所给定的不同植物果实的类型40分;指述该果实的特征40分;该果实的发育来源20分。 | 20 | |
种子的形态 | 现场指认所属类别并提问 | 正确指认出所给定的不同植物种子的类型及组成10种以上,为100分;有一种不认识扣10分;有一种认识但叙述不出其组成扣5分。 | 10 |
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七、常见植物的识别 (表7)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考核 方法 | 评分标准 | 占项目总分(%) |
双子叶植物的识别 | 双子叶植物的识别特征 | 现场提问 | 正确叙述双子叶植物的识别特征5项以上,为100分;不足5项,每少1项或错误1项扣20分。 | 30 |
常见双子叶植物的名称 | 现场识别 | 对给定的15种常见的双子叶植物,正确识别10种以上为100分;每错误一种扣10分。 | 40 | |
常见的双子叶植物所属的科别 | 现场识别 | 对给定的15种常见的双子叶植物进行科别分类,正确识别10种以上为100分;每错误一种扣10分。 | 30 | |
单子叶植物的识别 | 单子叶植物的识别特征 | 现场提问 | 正确叙述单子叶植物识别特征5项以上,为100分;不足5项,每少1项或错误1项扣20分。 | 30 |
常见的单子叶植物的名称 | 现场识别 | 对给定的15种常见的单子叶植物,正确识别10种以上为100分;每错误一种扣10分。 | 40 | |
常见的单子叶植物所属的科别 | 现场识别 | 对给定的15种常见的单子叶植物进行科别分类,正确识别10种以上为100分;每错误一种扣10分。 | 30 |
附:《植物基础》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答案
项目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一、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1、镜座——固定全镜 2、镜柱——连接镜座和镜臂 3、倾斜关节——使显微镜倾斜 4、镜臂——拿取显微镜时手握的地方 5、粗调节轮——转动一周使镜筒上下移动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 取显微镜时,一手紧握镜臂,一手平托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然后轻轻放在实验台上,位于身体的左前方,离桌边6~
2、对光 先将低倍接物镜头转到载物台中央,正对通光孔。用左眼贴近接目镜向内观察,同时用手调节反光镜和集光器,使镜内光度适宜。
3、放片 把切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物镜头,用压夹或十字移动架固定切片。
4、看片 第一步,使用低倍接物镜。转动粗调节轮,使镜筒下降,至接近切片时为止。然后用左眼从目镜向内观察,并转动粗调节轮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转动细调节轮,将物像调至最清晰。第二步,使用高倍接物镜。首先将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的中央,然后改用高倍接物镜头观察,即可粗略看到映象,再转动细调节轮,直到物像清晰为止。如视野偏暗,要增强亮度。
5、还镜 使用完毕,移开接物镜,取下切片,把显微镜擦拭干净,将各部分恢复原位,放回箱内并上锁。
三、光学显微镜的保养
1、显微镜各部零件不要随便拆开,也不要随意在显微镜之间调换镜头或其他附件。
2、接物镜与接目镜透镜部分不要用手指或粗布揩擦,要用清洁柔软的薄绸布或擦镜纸轻轻擦拭。镜头上如沾有树胶或油类物质,可先用擦镜纸蘸上少许二甲苯擦拭干净,再换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一遍。
项目二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一、标本的选取
1、植物标本最好选取根、茎、叶、花和果实齐全的植株,木本植物植株高大,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枝条。
2、每一种标本采集3~5份为宜。
3、标本选取后应立即拴上号牌,并尽快放入采集箱内。
二、填写植物采集记录卡和植物标本签
1、填写的采集号数必须与号牌同号;
2、性状填写灌木、乔木、草本或藤本等;
3、叶应记载叶两面的颜色,有无粉质、毛、刺等;
4、花应记载颜色和形状,花被和雌雄蕊的数目;
5、果实应记载颜色和形状;
6、备注栏可记用途及其他。
三、标本的初步整理
将采集的标本进行初步整理,如剪去多余的枝、叶、花、果,但要保持植物自然生长的特性。
四、压制标本
1、将一块标本夹放平,上铺3~4层吸水纸。
2、平展标本 把标本平展在吸水纸上,草本植物太长的,可折成N形或V形,叶子要展平,大部分叶子正面向上,小部分叶子反面向上。叶、花都不要重叠。
3、摞积标本 采集标本较多时,可每隔1~2层吸水纸摞放另一份标本(潮湿、肉质标本须多放几层吸水纸),一般可摞放30~40层标本。
4、压干标本 当标本压到一定高度后,再盖上另外一块标本压,用绳捆紧,置于通风干燥处,并用石头或其他重物压上。一般植物标本约经10~20天便能压干。肉质多浆标本压干时间要更长些。
前几天,每天更换一次,以后视标本的干燥情况,隔一天或两天换一次(水生或肉质果浆植物,换纸更要勤一些)。每次换下的吸水纸,必须及时晒干或烘干,以备再用。在换纸过程中,如有叶、花、果脱落时,应随时将脱落部分装入小纸袋中,并记上采集号,附于该份标本上。同时注意要在阴凉的地方整理标本,动作要快,以免萎缩变形。
五、装订标本
标本压干后才能装订。装订时,首先用针线把标本固定在台纸上,每个枝条或较大的根,每隔10cm左右钉一针,或用纸条粘贴。然后在台纸的左上角贴上采集记录卡,右下角贴上标有学名、中名的标本签。
六、保存标本
将已制成的腊叶标本保存在干燥密闭的标本柜内,并放些杀虫剂如樟脑粉等,还须附采集记载和鉴定记载,按类别排列存放。同时注意避免受潮,严防鼠害。
项目三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一、简易装片的制作
1、用手或镊子将洋葱鳞叶表皮撕下,剪成3~
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将剪好的表皮浸入水滴内(表皮的外面朝上),并用解剖针挑平;
3、加盖玻片,加盖玻片的方法是先把盖玻片从一边接触水滴,另一边用针顶住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如盖玻片内的水未充满,可用滴管吸水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如果水太多浸出盖玻片外,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水吸去。
二、显微镜的使用(同前)
三、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
把装好的片子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接物镜观察,看到细胞(长形的小室)时,换用高倍接物镜观察细胞的详细结构:
1、细胞壁 包在细胞的最外面。
2、细胞质 幼小细胞的细胞质充满整个细胞,形成大液泡时,细胞质贴着细胞壁成一薄层。
3、细胞核 细胞质中染色较深的圆球状颗粒。
4、液泡 细胞内较亮的部分是液泡,如不清楚,可把光线调暗一些。幼小细胞的液泡小,数目多;成长的细胞通常只有一个大液泡,占细胞的大部分。
按要求准确地将各部分移至指针下。
四、生物绘图
1、绘图要用黑色硬铅笔,不要用软铅笔或有色铅笔,一般用2H铅笔为宜。
2、图的大小及在纸上分布的位置要适当,一般画在靠近中央偏左方,并向右方引出注明各部分名称的线条。引出的线条要整齐排列,各部分名称写在线条右边。
3、画图时先用轻淡小点或轻线条画出轮廊,再依照轮廓一笔画出与物象相符的线条。线条要清晰,比例要精确。较长的线条要向顺手的方向运笔,或把纸转动再画。同一线条要粗细相同,中间不要有断线或开叉痕迹,线条也不要涂抹。
4、绘出的图要正确,观察时要把混杂物、破损、重叠等区别清楚,不要把这些现象绘在图上。
5、图的明暗及浓淡,应用细点表示,不要采用涂抹的方法。点细点时,要点成圆点,不要点成小撇。
6、整个图要美观、整洁,还要特别注意准确性。
项目四 淀粉粒和有色体的观察
一、徒手切片的制作
1、将马铃薯块茎切成
2、取上述一个长方条,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拿着,使长方条上端露出1~
3、把材料上端和刀刃先蘸些水,并使材料成直立方向,刀片成水平方向,自外向内把材料上端切去少许,使切口成光滑的断面,并在切口蘸水,接着按同法把材料切成极薄的薄片(厚约1/
4、从中选取最好的薄片进行装片观察。
二、显微镜的使用(同前)
三、观察淀粉粒和有色体的形态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内许多卵形发亮的颗粒,就是淀粉粒。许多淀粉粒充满在整个细胞内,还有许多淀粉粒从薄片切口散落到水中;把光线调暗些,还可看见淀粉粒上有轮纹。
准确地将一个典型的淀粉粒移至指针下。
四、生物绘图(同前)
项目五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一、有丝分裂各期核相特征
1、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外观看不出变化。
2、前期:核膜、核仁消失,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染色丝螺旋化缩短变粗变成棒状的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纺锤体完全形成。
4、后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面移向细胞两极。
5、末期:染色单体到达两极,核膜、核仁重新出现,赤道板处出现新的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二显微镜的使用(同前)
三、镜检
先用低倍接物镜观察,找出靠近尖端的分生区(生长点)部分(可见许多排列整齐的细胞)时,换用高倍接物镜观察,可见有些细胞处在不同的分裂过程中,辨认分裂细胞所处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或末期)。按要求将处于不同分裂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准确地移至指针下。
四、生物绘图(同前)
项目六 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观察
一、观察根的形态:
1、直根系:主根粗壮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侧根细小如须,主根与侧根区别不明显。如大多数单子叶植物。
二、观察茎的形态
1、直立茎:如杨、蓖麻、向日葵、水杉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直立向上生长。
2、缠绕茎:成螺旋状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如菜豆、豆薯、牵牛、菟丝子等植物的茎,细长柔嫩,不能直立生长,螺旋状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
3、攀缘茎:如葡萄、瓜类、爬山虎、猪殃殃等植物的茎,依靠卷须、吸盘等攀缘在其它物体上才能生长。
4、匍匐茎:如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平卧地上,沿地面蔓延生长,节上生不定根。
三、观察叶的形态
1、叶的组成的观察
完全叶由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组成。由叶片、叶柄、托叶其中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叶称为不完全叶,如丁香、白菜、茶、相思树等植物的叶。
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和叶枕组成。
2、单叶与复叶的观察
①单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如桃、玉米、棉等。
②复叶 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的叶片。
a、羽状复叶
奇数羽状复叶,如月季、刺槐、紫云英等。
偶数羽状复叶,如花生、蚕豆等。
一回羽状复叶,如月季。
二回羽状复叶,如合欢。
三回羽状复叶,如南天竹。
b、掌状复叶,如大麻、七叶树、木棉等。
c、三出复叶,如大豆、豆薯、草莓等。
d、单身复叶,如柑橘、柚等。
3、叶序的观察
①互生叶 茎的每一节上只生一个叶。如向日葵、桃、杨、水稻、小麦等植物的叶。
②对生叶 茎的每个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丁香、芝麻、薄荷、牛繁缕等植物的叶。
③轮生叶 茎的每个节上着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叶,如夹竹桃、茜草等植物的叶。
④簇生叶 茎的节间极度缩短,叶簇生于短枝上。如银杏、落叶松等植物的叶。
4、叶脉的观察
①网状脉,叶片上有一条或数条明显主脉,侧脉交错连接成网状。网状脉为双子叶植物所具有。
②平行脉,叶片中央有一条主脉,主脉两侧有许多侧脉,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平行脉大多为单子叶植物所具有。
四、观察花的形态
1、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被、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2、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花由外稃和内稃各一枚、鳞片(浆片)2枚、,雄蕊6枚、雌蕊1枚组成,柱头为两裂羽毛状,花柱极短,子房棒状。
3、花序分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种类型,无限花序包括:总状花序如油菜等;穗状花序如车前等复穗状花序如小麦看麦娘等;肉穗状花序如玉米的雌花序;伞房花序如山楂等;伞形花序如葱、韭等;复伞形花序如胡萝卜、芜荽等;柔荑花序如杨、柳、枫杨等;头状花序如向日葵、茼蒿、菊花等;隐头花序如无花果等。有限花序包括单歧聚伞花序如唐菖蒲等;二歧聚伞花序如石竹、大叶黄杨等;多歧聚伞花序如泽漆、大戟等。
五、观察果实的形态
1、单果 由一朵花中的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的果实。
①肉质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肉质多浆,不开裂。
a、浆果 外果皮薄,中果皮、内果皮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如葡萄、番茄、柿等;
b、柑果 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疏松,分布维管束,通称桔络,内果皮膜质状,分隔成若干室,内壁生有许多肉质的囊状毛,如柑橘、柠檬、橙等;
c、核果 外果皮薄,中果皮常肉质肥厚,内果皮坚硬,如桃、李、杏、樱桃等;
d、梨果 肉质可食部分主要由花筒发育而成,外果皮和中果皮均呈肉质,界限不明显,内果皮成坚韧膜质,常分隔为5室,如苹果、梨、山楂等;
e、瓠果 花筒和外果皮结合为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内果皮及胎座均肉质,胎座很发达,常成为果实的一部分。如南瓜、茭瓜、冬瓜、西瓜等。
②干果 果实成熟后,果皮干燥。
a、裂果 果实成熟后,果皮开裂。包括:
荚果 如大豆、豌豆、花生、合欢等;
蓇突果 如飞燕草、芍药、牡丹等;
蒴果 如百合、棉花、牵牛、石竹、车前、罂粟等;
角果 如油菜、萝卜、荠菜、独行菜等;
b、闭果 果实成熟后,果皮不开裂。包括:
瘦果 如白头翁、向日葵、荞麦等;
颖果 如小麦、玉米等;
翅果 如榆、槭树、枫杨等;
坚果 如榛子、栗子、麻栎等;
分果 如芹菜、胡萝卜等。
2、聚合果 由一朵花中生有多数离生雌蕊,每一个雌蕊形成一个小果聚生在花托上,如草莓、莲、悬钩子等。
3、聚花果 整个花序形成果实,如桑椹、无花果、菠萝等。
六、种子的形态观察
1、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 如豆类、瓜类、白菜、萝卜、桃、梨、苹果等的种子。
2、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 如蓖麻、茄、荞麦、番茄、辣椒、葡萄等的种子。
3、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 如小麦、水稻、玉米、葱、蒜等植物的种子。
4、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 如慈菇、眼子菜及兰科植物的种子等。
项目七 常见植物的识别
一、双子叶植物的识别特征
1、种子的胚二片子叶;2、直根系;3、维管束有形成层;4、网状叶脉;5、花基数为5或4。
二、单子叶植物的识别特征
1、种子的胚一片子叶;2、须根系;3、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4、平行或弧形脉;5、花基数为3。
三、常见双子叶植物的名称及所属的科
薄壳山核桃(胡桃科)、棕榈(棕榈科)、大叶黄杨(卫矛科)、桑(桑科)、紫荆(豆科)、紫薇(千屈菜科)、火棘(蔷薇科)、桂花(木犀科)、女贞(木犀科)、乌桕(木戟科)、海桐(海桐科)、刺儿菜(菊科)、蒲公英(菊科)、藜(藜科)、荠菜(十字花科)、车前(车前科)、牛繁缕(石竹科)、地锦(大戟科)、铁苋菜(大戟科)、苘麻(锦葵科)、扁蓄(蓼科)、茜草(茜草科)、律草(桑科)、空心莲子草(苋科)。
四、常见单子叶植物的名称及所属的科
狗尾草(禾本科)、慈姑(泽泻科)、百合(百合科)、葱(百合科)、黄花菜(百合科)、黄精(百合科)、郁金香(百合科)、半夏(天南星科)、马蹄莲(天南星科)、红掌(天南星科)、莎草(莎草科)、荸荠(莎草科)、荆三棱(莎草科)、小麦(禾本科)、鹅冠草(禾本科)、雀麦(禾本科)、芦苇(禾本科)、稗(禾本科)、早熟禾(禾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