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植物基础)
实验教学

实验开设说明

【文章来源:】 【添加人:admin】 【发布时间:2021-05-26】 【点击量:

《 植物基础》实验开设说明

 

 

课程名称:植物基础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植物基础》

学时学分: 总学时78,实验学时42,总学分4 

开出时间:一 年级学期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园林技术

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植物基础实验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包括木本植物分类和草本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通过实验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常见的植物。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

 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在进行植物分类实训时,要求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标本,认识植物各大类群的特征,不同类群之间的区别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获得较完整的系统分类概念。讲授各类群及各门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时,要分清主次,做到重点突出,有所选择,同一类群的植物只选1-2个代表即可,尽可能对较多的不同类群进行观察比较,从而使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经济价值及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通过植物实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熟练的实验技能,强调学生要掌握终身的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独立、认真、按要求完成每次实验,反对抄袭、不求甚解的行为。

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常见植物的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200种常见的种子植物,了解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作用,拍摄更多的植物照片、植物景观照片、不同生境的植物,建立植物网站,增进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

三、主要仪器设备

 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投影仪,电脑,手持放大镜,解剖针,解剖刀,单、双面刀片;醋酸洋红,番红,固绿等染料,甘油,甲醛;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主要设置三种层次的实验:(1)基本操作训练,主要是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的操作、徒手切片操作。(2)基本实验,是和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的实验。(3)研究型设计实验。这里有两部分的安排,一是在实验中安排了由学生自主观察的植物材料和内容,需要学生使用特殊的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运用工具书,进行植物种类检索;二是开放性与研究型的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教师课前讲解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操作、实验作业、小结、思考题、野外认种等。

2.学生根据各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每人1套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在规定时间内,逐一独立完成所有实验材料的观察,完成规定的作业。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详细观察,训练自己熟练的实验技能,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3.实验过程中,老师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4.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小结,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回答。

5.任课教师认真备课,提前准备实验,所有要学生观察的材料,教师都认真先做一次,作好必要的示范材料,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能正确科学地回答。

6.对于开放性、研究型实验,学生可有选择地进行,最好以2人以上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较好。原则上这些实验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每一课题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其实验研究方案应有指导教师许可,进入实验室,应得到实验老师的允许。

上一条:实验实训一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下一条:无